海綿城市的推廣讓南寧更親近自然,雨水回收設計
走進南寧市青秀山蘭園以及濱湖廣場,到處青山綠水、繁花似錦,猶如仙境,簡直不可思議。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此仙境是如何建成的。
南寧市青秀山蘭園開發(fā)之前,這片地區(qū)的居民生活污水隨處可見、養(yǎng)殖廢水污染也非常嚴重。很多綠色植都被毀壞,水源斷流,蘭湖水量逐漸減少,綠地澆灌也只能從邕江抽水。這些種種問題一直困擾著該地區(qū)的人們。隨著海綿城市的推廣給南寧市青秀山公園帶來了希望的曙光,為了恢復青秀山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南寧市參照恢復“山、水、湖、林”的自然水生態(tài)理念,重新打造青秀山“海綿體”。主要是通過在沿山體設置雨水截流調蓄滲透雨水井,經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等入滲過濾后收集雨水徑流。打造將雨水收集利用、初雨污染控制功能合為一體的“海綿體”。在低洼地建雨水調蓄塘,利用綠色植被對雨水進行入滲涵養(yǎng)過濾凈化。利用自然高差,在豎向設計五級階梯式調蓄池,恢復水循環(huán)。通過改造,改善了青秀山水環(huán)境,減少水污染,斷流多年的董泉、狀元泉等也已恢復了以往的長流,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收集的雨水基本可以滿足園區(qū)的綠化澆灌。漸漸地該地區(qū)越來越接近自然。
南寧市南湖邊上的濱湖廣場改造前由于地面硬化比例過高造成逢雨必澇、雨后即旱的尷尬現(xiàn)象。還有廣場的綠化植被澆灌大部分都是依靠自來水灌溉,使得城市水資源供給更加緊張;此外,初期雨水污染、雨水沖刷道路形成的面源污染對嚴重影響南湖水質。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城市“海綿化”推進,濱湖廣場已經完成對機動車車道、城市廣場等地方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進行改造,采用大量的透水鋪裝材料、以及建立蜂巢結構蓄水池,將收集的雨水作為綠地澆灌、廣場沖洗的主要使用水。通過改造坑塘基礎,形成具有良好性能的雨水花園。雨水通過開孔路緣石導入綠化區(qū)域內,經過截污、滯留、滲透后匯入南湖,由此可以避免初期雨水徑流直接排入南湖。通過這些改造濱湖廣場告別了逢雨必澇,雨后即旱的尷尬,綠化面積也有所增長,解除了雨水沖刷地面形成的面源污染對南湖水質的威脅。使得濱湖廣場更接近自然。
廣西南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是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將雨水收集利用有很大市場前景。近幾年來,廣西逐步開展綠色建筑和節(jié)水型城市、企業(yè)的創(chuàng)建,取得初步的成效。隨著海綿城市項目的全面開展,未來,南寧將告別“看海”時代。向自然邁步前進。
聲明: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